菜单

从拟定到实施,征地补偿方案需经过的程序及内容有哪些?

从拟定到实施,征地补偿方案需经过的程序及内容有哪些?


一、征地补偿方案需经过的程序:

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征收土地公告办法》的规定,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履行拟订补偿安置方案程序、批准补偿安置方案程序和实施补偿安置方案程序:

1、拟订补偿安置方案。市、县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土地登记资料、现场勘测结果、经核对的征地补偿登记情况、法律法规规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等事项拟订详细方案,并由市、县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公告方案,听取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随后由市、县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2、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市、县人民政府对经过公告后的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审查,在关注和充分考虑到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后,进行批准,批准之后并报省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3、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对经政府批准后的土地补偿、安置方案组织实施。在方案公告之日3个月内将有关费用支付给被征地的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支付费用的,被征地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交付土地。

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应该包含的内容

市、县人民政府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应当包括下列七项内容:

1、本集体经济组织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数量;

2、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

3、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

4、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安置途径;

5、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途径;

6、其他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措施;

7、方案的拟订单位和公告发布单位。

根据《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居住条件。

征地补偿不合理,被拆迁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己的利益。

   (采晴整理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