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639-3036、400-150-9288
老百姓放心的法律服务平台 Legal Service Platform for Ordinary People

如何理解行政行为无效的认定?(上)

日期: 2019-03-18
浏览次数: 318

如何理解行政行为无效的认定?(上)

(作者:王贵松)

内容提要:无效的行政行为在实体法上自始至终不产生效力,在救济法上当事人可随时在任何相关的程序中主张其无效。无效是法安定性与实质正义权衡后的结果,难以从法规范的逻辑演绎中得出判断。行政诉讼法第75条确立的“重大且明显违法”的判断标准,符合确认无效行政行为的功能需要,其实质是要求法院在个案中对系争个人权益大小、有无第三人、法的安定性、行政效益等具体价值进行衡量。鉴于现实的复杂性,应当允许法院在这一判断标准的实质精神的指引下,对并非明显违法的特定行政行为作出无效认定。根据诉权保障、正当程序原则等要求,只有在确认无效诉讼中,才有必要审查行政行为是否无效。

在我国,虽然不乏否定“无效行政行为”这一概念者,但通说仍承认行政行为无效与行政行为应予撤销的区分。2014年行政诉讼法第75条规定了确认无效这一判决类型,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2018年“行政诉讼法解释”)为其实施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引。之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无效行政行为与公定力的关系、相对人的抵抗权等方面的问题,制度层面的研究不足,难以为实践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如何判断行政行为无效,这是相关法律实践中的关键问题。要作出回答,就要在理论上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确立行政行为无效制度,以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无效制度。

一、行政行为无效制度的功能定位

本文所称行政行为,系指具体的单方法律行为,不含行政协议;所称无效,系对应于行政诉讼法第75条的“无效”,与行政处罚法第3条第2款的“无效”未必相同。一般认为,行政行为在成立时具有重大且明显的违法情形,即构成无效,否则只是应予撤销的瑕疵行为。也就是说,同样是行政行为违法,法律后果上却有无效与应予撤销之区分。那么,创设行政行为无效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一)行政行为无效在实体法上的效果

行政行为无效具有不同的面向和效果,或者说具有不同的存在意义。在实体法上,无效行政行为自始至终不产生效力。无效的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需给予尊重。“在任何情况下,一个自始无效的行政行为都不可以通过期限被延误,而获得一种‘确定力’。”无效行政行为不可作为行政相对人或者第三人信赖的客体。实体法上的无效是在行政机关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中而言的。只有有效的行政行为,才能成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依据。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自然也就不能作为行政强制执行的依据。

从逻辑上说,行政行为自始无效,不产生法律效果,相对人自然没有履行的必要,在行政机关要求履行时,相对人可以拒绝,不应由此遭受不利后果。换言之,相对人针对无效行政行为享有拒绝权,尽管还谈不上抵抗权。由于无效的行政行为毕竟还具有行政行为的外观,在实践中,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对某个无效行政行为可能有不同认识,为了确保安全,由相对人请求确认行政行为无效是较为妥当的。当然,对于其他的违法行为,相对人也有权提出质疑,但因该行为仍具有公定力,在提出行政救济请求之前,相对人仍然有必要履行行政行为所要求的义务。

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明确赋予私人以拒绝权,具有特定情形的行政行为已被我国法律认定为无效。这些法律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针对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的。例如,行政处罚法第49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6条规定,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第二类是针对违反调查程序要求的。例如,保险法第154条第3款、证券法第181条规定,监督检查、调查的人员少于二人或者未出示合法证件和监督检查、调查通知书的,被检查、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拒绝配合这些行为,相对人并不会因此而遭受不利,更不会构成妨碍公务。

(二)行政行为无效在救济法上的效果

讨论行政行为无效在救济法上的效果,需要从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产生谈起。在“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存在行政法院与普通法院分立的局面。当时的行政裁判、权利救济制度并不完备,存在起诉事项的限制、复议前置主义、复议期限和起诉期限较短等问题。因而,在国民权利受到违法行政行为侵害时,为提供权利救济手段,有必要采取方便之法,创设行政行为无效的概念,以行政行为的无效为先决问题,向民事法院起诉。在日本,“二战”后的判例和学说都承认行政行为的确认无效诉讼,主要理由之一就在于补救权利救济上的不完备。抗告诉讼程序是请求撤销违法行政行为的一般诉讼形式,但有复议前置的规定,而且,复议制度在复议事项、复议机关、复议期限等方面既不完备也不统一,一旦因此而超过复议期限,就无法再提起行政诉讼。1962年日本行政案件诉讼法接纳了学说和判例的观点,将确认无效诉讼作为抗告诉讼的一个类型,并对其诉讼程序上的适用等问题也作出了相关规定。由此可见,在救济法上,行政行为无效制度是一种司法政策的产物,旨在为特定情形打开权利救济之路。

“虽然无效性属于实体法范畴,但其根本意义首先表现在程序法方面:公民没有必要在法定期限内要求撤销无效的行政行为;如果后来被执行,公民可以随时对执行措施诉诸法律手段。”在程序法上,无效的认定权没有特别限定,有关国家机关均可认定行政行为无效;而应予撤销行政行为的认定权则具有特定性,服从撤销程序的排他性管辖,除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外,一般由行政复议机关或法院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当事人可随时在任何相关的程序中主张行政行为无效,不受起诉期限的限制;而应予撤销的行政行为仅可用行政上的争讼手段争议其效力,并服从行政复议的复议申请期限、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限制。

无效行政行为可能成为民事活动的前提,进而构成民事案件的先决问题,普通法院有权加以审查。之所以允许普通法院审查无效行政行为而不允许其审查应撤销的行政行为,其缘由在于民事案件与行政案件的分野、民事审判与行政审判的职能划分。由行政审判庭按照行政法的规则审理行政案件,更有助于维护私人的合法权益,更有助于行政法秩序的统一和安定,但无效行政行为并不具备行政行为的特性,由民事审判庭来审理也不侵害当事人在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当然,我国法院在实践中通常认为,请求确认行政行为无效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而在民事诉讼中拒绝审查无效行政行为问题。

行政行为无效在救济法上的效果对于其在实体法上的效果有保障作用,确认无效判决就是其重要保障机制之一。行政诉讼法(2014年修正)将撤销判决与确认无效判决相并列。它区分了一般违法与无效,但也只是在判决的原因上作出区分。一般违法与无效是实体瑕疵的差别,如果在救济法上没有差别,实体法上的区分就没有意义。从解释论上来说,既然行政诉讼法作出了区分,就应有诉讼法上效果的不同,需要在后续的救济制度上体现出来。

二、行政行为无效的认定标准

(一)行政行为无效的观察视角

对于行政行为无效的判断标准,学理的认识可能因立场而有所不同。按照日本学者田中二郎的归纳,有关无效与应予撤销的区分标准,有如下一些不同的视角。

1逻辑的见解

凯尔森等从逻辑的角度主张违法即无效。前期纯粹法学基于“法的归属说”提出了形式逻辑的无效论。凯尔森认为,因为某一法律要件是要作为国家的行为归属于国家的,其行为就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具备法规所规定的各个要件,欠缺该要件,在逻辑上自然不能归属于国家。为了让行政行为有效地归属于国家,国家规定了其要件,欠缺要件当然无效,法律规定的要件都是为了让行政行为归属于国家,各个要件具有同等的价值,不可能承认其有轻重之差。默克尔也认为,实证法规定作为行政行为的要件同等重要,只要没有法的特别规定,欠缺要件的行政行为就当然是无效的。对于纯粹法学的这种观点,有评论认为,其中存在根本的误解,即不承认法规的性质目的存在种种区别,认为它们同样都是行政行为的有效要件,凯尔森、默克尔等所说的只是一种空想。

2概念论的见解

有学者类推私法,在概念论上进行界定,将区分标准求诸规定行政行为要件的法规性质。行政行为的法定要件有性质或价值上的轻重差异,相应地可区分出行政行为的无效与应予撤销。例如,美浓部达吉认为,法有能力法规与命令法规之别,前者常产生主张或否定某事的能力,后者常产生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违反能力法规的行政行为归于无效,而违反命令法规的行政行为虽然违法,但非经撤销不失效力。美浓部达吉也承认,特定法规究竟是能力法规还是命令法规,若非诉诸常识,往往难以判定,故而在学问上无效与应予撤销的区分在实践中依然是未解决的问题。德国行政法学者耶利内克将法分为强行性法规与非强行性法规,弗莱纳将法分为重要法规与不重要法规,行政行为违反前者为无效,违反后者为应予撤销。这些见解均未考察实定法上区分无效与应予撤销的意义和目的。

3目的论的见解

有学者参照行政制度的目的对无效与应予撤销作出区分。早在奥托·迈耶的《德国行政法》中就已开始区分行政行为无效与应予撤销。迈耶认为,“行政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法律错误时”无效:“当作出行政行为的机构不是行政机关,或某一事务根本不在该机关的管辖范围之内时,这样作出的行政行为就是无效的。于是国家意志的力量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于这个行政行为之中,这个行为不发生作用”;“当错误并非如此明显时——即不在行政行为明显不发生作用的情况下——这个行为首先是正当的,就像它是有效并发生作用的一样。只有当该行政行为受到有管辖权的机关审查时,‘不发生作用’的说法才有意义。审查机关可以依据其审查管辖的范围宣布该行政行为不发生作用并予以撤销,或至少在行政行为作用范围内消除其影响,以恢复原状。因此,行政行为不发生作用在此只意味着可撤销性”。弗莱纳等学者基于法的安定性或一般的信赖保护必要认为,行政行为瑕疵原则上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无效是行政行为瑕疵的例外;不能动辄将行政行为的瑕疵认定为无效,这样才能保证行政的效率,保护相对人正当合理的信赖。

4功能论的见解

田中二郎认为,行政行为无效与应予撤销的区分意义主要在两者的争讼程序上。对于能预料的瑕疵,通常应通过法定的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来争议,在被判断为违法之前,任何人必须将该行政行为作为有效者予以尊重;而对于某些瑕疵,无需等待该程序的判断结果就应当否定其效力,这种行政行为就是无效的行政行为。这种区分标准必须参照争讼制度的功能确立起来。

行政行为的瑕疵多种多样,事前的规范、概念或目的固然在行政行为是否无效的判断上具有重要意义,但仅此还无法逻辑地演绎出无效与撤销的区分。如前所述,在行政行为无效制度创立之初,就是希望发挥其救济法上的特殊功能。脱离功能的视角,无效与应予撤销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宣布撤销行政行为也同样能实现宣告行政行为无效的效果。如果缺乏救济法上的相关制度设计,行政行为无效制度就无法真正实现其功能。

(二)日本行政行为无效认定的镜鉴

我国早在民国初期就从日本引进了行政行为无效的理论,但新中国初期直至行政处罚法制定前后,这一理论和相关实践近乎消失。相对而言,日本的理论和实践一直在持续发展,值得关注。为了提供一个比较的标尺,这里先简要考察一下日本行政行为无效认定标准的相关实践状况。

1重大且明显说

关于行政行为的无效认定标准,重大且明显说是日本的通说。它是指行政行为仅限于存在重大而且明显的瑕疵时才是无效的。该通说是由田中二郎于1931年从德国引进并在日本首倡的,也为日本的多数裁判实务所采纳。重大且明显说是在行政法院与普通法院分离的制度背景下形成的,只有具有重大且明显的瑕疵,普通法院才能认定行政行为无效。在废除行政法院,改由普通法院对行政行为实施司法审查之后,行政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护、行政上法律关系的安定性要求、行政运营的合理性要求等考虑,仍能给重大且明显说提供支持。

重大且明显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瑕疵的重大性或严重性,是行政行为瑕疵的内部属性。所谓瑕疵的重大性,是指行政行为违反重要法规、欠缺本质要件。具体何种情形属于重大瑕疵,则要回到个案中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进行探究。有法院认为,“所谓‘瑕疵是重大的’,是指该行政处分欠缺的法定要件从规定该要件的行政法规范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来看是对该行政行为重要的要件”。瑕疵的明显性,是行政行为瑕疵的外部属性。行政行为是否存在瑕疵,包括行政行为中是否存在某一定事实以及该事实是否真的为违法原因,明显性由此可分为“存在瑕疵原因事实的明显性”与“瑕疵的明显性”。明显性是相对而言的,在不同的认定标准或者参照系面前可能有不同的结论。一般认为,是否明显既不能以个案相对人的认识为标准,因其过于主观、灵活而不确定,也不能采取行政机关的认识标准。理论上一般倾向于采取客观的明显说,即以一般正常人或者说平均理性人的判断为标准,这也是非行政法院者可以审查无效行政行为的原因。

在日本的司法实务中,存在一些关于瑕疵明显性的判决,其关于明显性的标准也稍有不同。地方法院有采用违反调查义务说的判决。一般来说,重大且明显的违法是行政处分无效的原因,其中所谓“明显违法”包括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指行政厅在关于是否存在处分要件的判断上,能够不经特别调查即发现明显的错误;第二种情形是指行政厅在具体情况下以诚实执行职务所当然要求的程度调查相关事实,参照该事实即可发现是否出现了明显的误认。违反调查义务说是以行政机关的眼光为标准的。对一般人而言不明显的瑕疵,对专家而言可能是明显的,所以,该标准可能扩大无效的范围。日本最高法院此后采取了“外观上一见即明显说”:瑕疵是明显的,是指从处分成立之初,在外形上、客观上就是明显误认的情形。行政厅是否因怠慢而忽视应调查的资料,与判定处分是否在外观上具有客观明显的瑕疵没有直接关系,不管行政厅是否因怠慢而忽视应调查的资料,在外形上、客观上可以认为有明显误认时,就不妨碍说有明显的瑕疵。由此,“外观上一见即明显说”也成为日本司法实务中的主导意见。

2重大明显说的界限

行政行为中有种种性质不同的行为,让这些行为变得无效的事由也是多种多样的。重大且明显理论即使作为一般理论是成立的,也未必能对所有情形均发挥有效的功能。由此,明确该理论的有效界限就显得极为重要。

1)明显性补充要件说

日本最高法院并没有固守重大且明显说,在特定情形下也采用了其他标准。在一起税收案件中,法院并没有特别论及瑕疵的明显性。但是,这类案件本身较少,还不能说日本最高法院就一般性地否定了无效的明显性要件。该判决暗示,存在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时,明显性要件就被加重。如果制度的宗旨在于只要有处分就应尽量在起诉期限内提起撤销诉讼,在重大之外,还可以考虑具体情况的利益衡量要件的加重。在这种意义上,盐野宏认为,将明显性要件作为补充加重要件之一来考虑是适当的。概言之,仅在有信赖保护或既得利益保护的要求时,可主张加重明显性要件。

2)具体的价值衡量说

“撤销诉讼是对行政行为的原则性诉讼方法,在没有提起撤销诉讼时,仍被认为具有救济的必要,创造出行政行为的当然无效观念。这一观念是与救济必要妥当与否的判断相连的,无效判断当然与利益衡量的判断具有亲和性。”虽然日本最高法院反复将瑕疵的重大明显性作为行政行为无效的标志加以强调,但已有诸多学者指出,在最高法院的判例中常常可以看到,它未必局限于重大且明显的标准。最高法院在现实中也常常进行具体的价值衡量。如果价值衡量的结果可以用“重大且明显”违法来说明,就使用这一表达;反之,若有用词上的不合理时,就直接将其基础性的利益衡量表达出来。“具体价值衡量说”认为,对于有瑕疵的行政行为是仅限于应予撤销的行政行为还是成为无效的行政行为,瑕疵是重大还是明显,用统一的标准来决定已不适当,而应根据各个具体情形考虑种种具体的利益而定。

采晴整理


相关新闻 / News More
  • 点击次数: 1
    2024 - 04 - 17
    驳中青网谁赢都是法治胜利观点——只有正义一方胜利才是法治的胜利王卫洲作为一名律师,我感觉最让我恼火的事情,就是一些人抛开事实谈意义,这样的观点其实是空中楼阁,没有事实何来意义?抛开事实大谈意义,甚至是假设的意义,请问置事实于何地?关于五溪村1735位村民以村集体名义起诉区政府的行政诉讼,某媒体发表评论称:无论谁赢都是法治的胜利。并从另一个角度宣称:“不论法院最终如何判决,法治本身都绝不会成为“输家”。”作为村民的代言人,我想弱弱地问一句,如果非正义的一方赢,也是法治的胜利吗?法治的胜利必须正义的实现,老百姓打官司不是为了走程序,更不是为了标榜意义,而是为了找到公平正义,解决合法合理的诉求。当然法院是公正公平地审理案件,并非只有弱势群体胜诉才是公平正义,只要做到辨法析理,我想一定会胜败皆服。作为村民的代理人我认为五溪村的老百姓是很淳朴、很讲理的,否则2008年的时候,10531亩的海涂收回,符合安置政策的只有2139亩,村民如果不是淳朴善良,不会作出这样的牺牲和贡献。协议明确约定为五溪村办理产权证书并将安置厂房交付给五溪村管理支配,可是在具体落实时厂房交给了永兴标准厂房管理公司,五溪村能够得到的是租金。老百姓不是认死理,而是赖以生存的财产谁都不会愿意交给被人代持。试问这天下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房产交给别人管理,把产权证登记在别人名下?区政府愿意吗?中青网愿意吗?64197平方米的厂房是五溪村10531亩的海涂使用权换回来的,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巨额不动产,只有握在自己手里才会有安全感和获得感。不要说什么股权和共有产权,协议约定的怎么办就得怎么办。股权有风险,公司经营中如何处置财产和财务风险谁也不能预料,共有产权是受限制的产权,即使办下来还是到不了自己手里,况且协议中从来没有提及过安置的厂房是共有产权,法庭上提出这样的解决方法是违约的。上千的村民能够形成决议打官司,不是为了标榜意...
  • 点击次数: 1
    2024 - 04 - 17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澎湃新闻一号专案:温州1735村民已以村委之名起诉区政府(图为村民在粉碎性骨折期间坚持参加庭审)  澎湃新闻将温州市五溪村1735位村民起诉龙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协议案件作为一号专案进行了报道,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热议。  (图为村民等待法院开庭)很多人对于五溪村老百姓的团结和勇气予以点赞,作为代理律师我认可:千人民告官是法治进步的体现,但是我更想说的是,老百姓打官司实属压迫于无奈,但凡有解决的方法,老百姓绝不会打官司,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知道老百姓的隐痛。  (图为村民与律师在村委会附近洽谈案件)  根据媒体已经报道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  1、2008年,区政府收回五溪村海域使用权10531亩,其中符合政策扶持的实际滩涂面积为2139.9亩,可见五溪村老百姓对于区政府的工作是相当的支持,而且作出了巨大牺牲。  2、《协议》约定:甲方(区政府)按滩涂亩数每亩30平方米(建筑面积),给予五溪村64197平方米的钢混结构标准厂房,无偿分配给乙方,并归乙方所有支配。但是2015年交付厂房时,厂房交付给了温州市永兴标准厂房股份有限公司,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厂房,得到是每年给予的租金。  3、《协议》约定为五溪村办理产权登记,但是从2008年到2024年,等了十几年,五溪村老百姓并没有等来产权证书,也没有实际获得厂房的管理权利。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但凡不是关系到切身利益,老百姓不会选择打官司,更不愿意告政府,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能够让上千人决定起诉区政府,一定是群众已经意识到不打官司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图为案涉行政协议)  开庭时我说过:“如果把被告的大楼产权登记在原告老百姓的名下,被告能否接受?如果把被告代理人的房产登记在原告老百姓的名下,...
  • 点击次数: 12
    2022 - 03 - 21
    引言:相信很多被拆迁人在拆迁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明明自己的房屋面积很大,但拆迁评估报告中的补偿价格却低于周边同类房屋价值。别人都是越拆越富,而自己怎么越拆越穷呢?面对不合理的补偿价格,即使被拆迁人尝试与征收方协商房屋征收补偿事宜,通常也得不到理想的结果。这里专业律师提醒您,您的拆迁报告可能出现了问题。拆迁评估结果对于每一个被征收人在征地拆迁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评估报告都要走哪些程序规定,怎么才能争取到更高的补偿呢。一、要选择一个公平合适的评估机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方式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房屋征收评估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如果征收方不让被拆迁人选择房屋评估机构,或是没有公示备选房屋评估机构的相关信息,或是指定了房屋评估机构,这些行为就是违法的,被拆迁人可以通过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评估机构的程序存在诸多问题但在实践中,有些地方的评估师纯粹是滥竽充数,评估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按照法律规定,对房屋进行评估评估师必须要到被评估的房屋实地进行勘察测量,并进行拍照录像,但很多被拆迁人向律师反映,说评估人员根本就没有来实地勘察测量,或者来了也仅是简单的看一下就走了,随后没过多长时间评估报告就出来了。还有的拆迁户收到的评估报告就是一个统计表,一份包含完整法定内容的评估报告一个统计表怎么能够涵盖了呢?甚至评估报告上都没有评估师的签字,这样的评估报告如何能准确的评估出房屋价格!三、房屋评估方法有误,导致房屋价值被严重低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应当根据评估对象和当地房地产市场状况,对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等评估方法进行适用性分析后,选用其中一种或者...
  • 点击次数: 28
    2021 - 11 - 06
    我们推荐你们选择万典,我们只告诉您选择律师的方法一、请律师一定要请转专业律师。找律师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明白律师有没有专业,律师的专业是什么?为什么专业这么重要,综合律师与专律师相比有10大劣势。1、法律规定很多很繁杂,律师难以全部掌握,综合律师每办一个案子,要重新学习一次,但根本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把每项业务都吃透吃懂。2、专业经验是在实战中形成的感悟,综合律师专业经验匮乏,难以制定完美的解决方案。3、实战中很多场合需要随机应变,没有深厚的专业功底,难以自如发挥。4、有很多东西是在法条上根本找不到的,而是律师在办案中摸索出来的,这个专业的律师懂,另一个专业的律师不懂,综合律师对于各个专业深层次的东西都是一知半解,而这些东西往往律师业务的精华所在。综合律师与专业律师有四大差距,也就是说专业律师与综合律师相比有四大优势。有一句话叫做隔行如隔山,虽然都是律师,隔专业虽然比不上隔山,但是至少隔一堵墙,这堵墙也许就是决定成败的墙,所以你不要管律师的资历有多老,名气有多大,只要专业不对头,不能选。二、专业律师不如专业团队。在我们行业之内,有一条名言,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资质与努力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他身后是什么人,也是非常重重要。1、一个人办案子,局限于自己的认知之内,专业团队可以集思广益,查漏补缺,能够为形成更好的解决思路。举个例子:某专业律师自己想了一套办案方案,有不足自己知道吗?有更好的方案,也不知道,想商量一下,同事都不精通,怎么商量?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人家一个团队商议的方案,与一个人思索的方案相比,好坏不言而喻。2、律师的成长,除了自身努力和资质之外,环境也很重要,如果全靠自己去感悟,说句实话,很漫长,很遥远;而在专业团队大环境下熏陶下,互相配合、互相鼓励,互相竞赛,在加上团队专家、带头人的培养,他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体系,你个人律师是无...
  • 点击次数: 21
    2021 - 11 - 03
  • 点击次数: 20
    2021 - 10 - 15
    导读:《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现如今“强拆”这个词已经不多见了,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之后,如果想要强拆掉老百姓的合法房屋,那么只能先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再由征收方申请法院去强拆。一般当拆迁户遇到以下两种情况时,会被征收方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一是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二是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即房屋产权存在争议诉讼中,或无产权证明,或产权人下落不明等。房屋征收补偿决定都有哪些内容?北京专业拆迁律师-北京万典律师事务所认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包括以下内容:(一)行政相对人的基本情况(产权不明房屋除外);(二)被征收房屋具体位置、权属和房屋使用情况;(三)争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四)补偿安置的内容,具体包括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补偿费、临时安置补偿费、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搬迁期限等;(五)补偿决定的依据、理由;(六)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七)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及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期限;作出征收补偿决定需要什么条件1、房屋征收决定及公告2、对于被征收房屋调查、登记、公示3、对被征收房屋未经登记的建筑物调查、登记、认定、处理相关文件4、经批准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及征求征求公众意见的资料5、被征收房屋评估报告以及评估机构选择程序6、被征收房屋的权属调查资料,涉及...
  • 点击次数: 10
    2021 - 10 - 15
    北京万典律师事务所专业拆迁律师认为:01房屋征收决定的内容房屋征收决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征收范围; XXX 范围 具体范围见项目征收范围图。(二)征收实施时间:本决定公告之日起。(三)征收部门;(四)征收补偿:按该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房屋征收部门、被征收人应当按照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规定,签订补偿协议。在规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由有关机关依法作出补偿决定。依照补偿协议或补偿决定实施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02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十二个环节1、确认征收项目是否属于公共利益,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1)国防和外交的需要;(2)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3)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4)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5)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2、审查四规划一计划,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九条(1)发展改革部门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城乡规划部门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3)国土资源部门审查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旧城改建、保障性安居工程需要征收的,应审查是否列入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3、确定征收范围和两个禁止,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六条房屋征收部门依据审查意见和征收范围,作出禁止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相关通告,并在征收范围...
  • 点击次数: 155
    2020 - 07 - 15
    强拆只是稻草,压垮安顺坠湖司机的重担是住房诉求无法解决  作为一名的律师,本来我只想好好好办自己手里的案子,社会舆情尽量不去过多评论,以免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有时候块垒在胸、不吐不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据安顺市政府官网消息,2020年7月7日中午12时许,安顺市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撞坏湖边护栏,坠入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水库中。事件发生后,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及省、市迅速组成调查组开展缜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21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开世界,21个家庭也瞬间破灭,造成这一切的是公交司机的对社会的报复,说他违法、犯罪、心理扭曲都不为过,但是张某钢毕竟已经死了,对于一个已经去世的人“鞭尸”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我只想说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如何去避免下一个可能发生的悲剧?很多人在网上议论,说违法强拆是张某钢报复社会的诱因,在我看来未必,作为一名拆迁律师我深知:中国的老百姓其实并不是太关注拆迁是违法还是合法?甚至房屋被强拆是不是违法?而真正关心的是能获得什么样的补偿或赔偿。根据警方通报,张某钢生活十分不幸、仅有一套40平方的自管公房,唯一的不动产可以算是他最值钱的财产,而这唯一的不动产获得的补偿仅仅是72542.94元,在北京买不了一平方米,在安顺估计也就是买一个大一点的厕所或者厨房,这样的补偿应该是当地征收改造的统一政策,也许并没有违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但是给张某钢带来的问题就是以后无房可住,买不起房子。买不起房子的带来的后果就是生存面临挑战,根据报道张某钢在上四处征婚,就现在社会环境,一个中年人没有房子是很难结婚的,没有房子、没有老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这一切足以击毁一个男人的全部自尊和自信。根据报道,张某钢签订了补偿协议但没有领钱,申请公租房但未获批准,我很纳闷,张某钢这样的人为什么申请不下公租房?《国有土地上...
  • 点击次数: 264
    2018 - 07 - 03
  • 点击次数: 0
    2024 - 04 - 19
    五溪村1735位村民以村集体之名起诉区政府的案件尚未宣判,大家已经开始沾沾自喜,高谈法治胜利,此时此刻作为原告的代理律师,我想奉劝一句:胜负未分就开始喝庆功酒,为时过早。以个案推动法治,前提是个案实现正义,若个案未能实现正义,谈何法治胜利?作为一名律师,我感觉最让我恼火的事情,就是一些人抛开事实谈意义,这样的观点其实是空中楼阁,没有事实何来意义?抛开事实大谈意义,甚至是假设的意义,请问置事实于何地?关于五溪村1735位村民以村集体名义起诉区政府的行政诉讼,某媒体发表评论称:无论谁赢都是法治的胜利。并从另一个角度宣称:“不论法院最终如何判决,法治本身都绝不会成为“输家”。”作为村民的代言人,我想弱弱地问一句,如果非正义的一方赢,也是法治的胜利吗?法治的胜利必须正义的实现,老百姓打官司不是为了走程序,更不是为了标榜意义,而是为了找到公平正义,解决合法合理的诉求。当然法院是公正公平地审理案件,并非只有弱势群体胜诉才是公平正义,只要做到辨法析理,我想一定会胜败皆服。作为村民的代理人我认为五溪村的老百姓是很淳朴、很讲理的,否则2008年的时候,10531亩的海涂收回,符合安置政策的只有2139亩,村民如果不是淳朴善良,不会作出这样的牺牲和贡献。协议明确约定为五溪村办理产权证书并将安置厂房交付给五溪村管理支配,可是在具体落实时厂房交给了永兴标准厂房管理公司,五溪村能够得到的是租金。老百姓不是认死理,而是赖以生存的财产谁都不会愿意交给被人代持。试问这天下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的房产交给别人管理,把产权证登记在别人名下?区政府愿意吗?中青网愿意吗?64197平方米的厂房是五溪村10531亩的海涂使用权换回来的,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巨额不动产,只有握在自己手里才会有安全感和获得感。不要说什么股权和共有产权,协议约定的怎么办就得怎么办。股权有风险,公司经营中如何处置财产和财务风险谁也不能预料,共有产...
分享到:
X
2

MSN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2

MSN设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4

阿里旺旺设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免费电话
1

QQ联系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2

MSN设置

6

二维码管理

5

律师热线

  • 010-86393036
  • 400-150-9288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