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近年来各种确权、流转、拆迁都在紧张进行中,这其中属拆迁发生的问题最多。
下面的问题,都是实践中遇到的焦点问题。关于宅基地,您了解多少?
1、我们常说“这块宅基地是我家的”。这句话在法律上怎么理解?
我国的土地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所有权形式,不存在私人拥有土地的情况。当我们说“这块宅基地是我的”,意味着我们对这块土地拥有“用益物权”,可以依法使用宅基地,但所有权仍归属于村集体。
2、宅基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所以征地时被拆迁户得不到宅基地的补偿?
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经常有拆迁方用这种说法搪塞村民,不给发放宅基地的补偿款,一定不要被忽悠。
征地拆迁的补偿款中有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其中土地补偿款应补偿给土地所有权人,即村集体。但这笔钱的使用和分配并非村集体随意塞到自己腰包里。
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涉及村民重大利益,需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
3、只要没有“宅基地使用证”,就没有宅基地使用权?
不能这样“一刀切”地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认定。
在现实中,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管理的不规范等很多原因,没有办理宅基地使用证的现象广泛存在,成了很多拆迁方压低补偿的借口。
有的老百姓取得宅基地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关于办证的法律规定,或者说政府部门根本没有要求办证,证从何来?
我们是否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关键还是要看取得宅基地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实体条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强调,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和档案管理工作”,而不是将没有办证的宅基地一棍子打死。
4、对于宅基地上闲置住宅,可以强制拆除么?
当然是不行的。
我们的合法财产用与不用是我们的自由,我们的合法房屋住与不住难道我们自己不能说了算?到底政府部门能不能强制拆除我们闲置的房屋?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中提到,“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用腾退多余宅基地。”这句话里用的是“鼓励”而不是“强制”。
(采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