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639-3036、400-150-9288
老百姓放心的法律服务平台 Legal Service Platform for Ordinary People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澎湃新闻一号专案:温州1735村民已以村委之名起诉区政府

日期: 2024-04-17
浏览次数: 27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澎湃新闻一号专案:温州1735村民已以村委之名起诉区政府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澎湃新闻一号专案:温州1735村民已以村委之名起诉区政府

图为村民在粉碎性骨折期间坚持参加庭审

  澎湃新闻将温州市五溪村1735位村民起诉龙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协议案件作为一号专案进行了报道,引发了社会关注和热议。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澎湃新闻一号专案:温州1735村民已以村委之名起诉区政府

  (图为村民等待法院开庭

很多人对于五溪村老百姓的团结和勇气予以点赞,作为代理律师我认可:千人民告官是法治进步的体现,但是我更想说的是,老百姓打官司实属压迫于无奈,但凡有解决的方法,老百姓绝不会打官司,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知道老百姓的隐痛。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澎湃新闻一号专案:温州1735村民已以村委之名起诉区政府

  (图为村民与律师在村委会附近洽谈案件

  根据媒体已经报道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

  1、2008年,区政府收回五溪村海域使用权10531亩,其中符合政策扶持的实际滩涂面积为2139.9亩,可见五溪村老百姓对于区政府的工作是相当的支持,而且作出了巨大牺牲。

  2、《协议》约定:甲方(区政府)按滩涂亩数每亩30平方米(建筑面积),给予五溪村64197平方米的钢混结构标准厂房,无偿分配给乙方,并归乙方所有支配。但是2015年交付厂房时,厂房交付给了温州市永兴标准厂房股份有限公司,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厂房,得到是每年给予的租金。

  3、《协议》约定为五溪村办理产权登记,但是从2008年到2024年,等了十几年,五溪村老百姓并没有等来产权证书,也没有实际获得厂房的管理权利。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但凡不是关系到切身利益,老百姓不会选择打官司,更不愿意告政府,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能够让上千人决定起诉区政府,一定是群众已经意识到不打官司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澎湃新闻一号专案:温州1735村民已以村委之名起诉区政府

    (图为案涉行政协议

  开庭时我说过:“如果把被告的大楼产权登记在原告老百姓的名下,被告能否接受?如果把被告代理人的房产登记在原告老百姓的名下,被告代理人能否接受?”被告没有直面回应,但只要稍微为老百姓考虑一下,就是明白,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房产登记在被人名下,何况是全村老百姓赖以生存的64197平方米的厂房。

  10531亩的海涂使用权收回,只给认定2139.9亩,在签订协议后,连2139.9亩的安置政策都没有落实好,前前后后十几年,直到对簿公堂,才提出了愿意为原告办理共有产权。

  告政府何其艰难,有主体资格的村委会不愿意起诉,没主体资格的村民干着急没办法,就是这样的态度,让1735人一步一步地无路可退,才走向告政府的道路。

  从准备起诉到开庭历时十个月,仅签字和筹备起诉材料就历时六个月,到案件开庭时将近一年,五溪村的村民走到这一步,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风光无限、斗志昂扬,而是绝地求生、拼死一搏。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澎湃新闻一号专案:温州1735村民已以村委之名起诉区政府

 (图为律师与村民勘察现场)

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巨额财产,只有放在自己的手里才会放心,才会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不管被告方是出于好意还是另有考虑,都不能限制老百姓的权利,不能违反协议的约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大法官说:“人民群众不是来法院“走程序”的,而是来解决问题的。”

   16年老百姓等待的时间已经太长了,很多人在等待中已经去世了,不能再让老百姓长期地等待了,希望五溪村村民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能找到公平正义,不希望本案一步一步走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走向最高人民法院。


 最后我感谢相信我、选择我的五溪村村民,我一定尽我所能,为村民争取应有的权益;感谢澎湃新闻对本案的关注,这个社会关心民生诉求、坚持新闻理想的记者真的太少了,能够做到的,实属凤毛麟角,其人品和道德一定像凤凰羽毛一样珍贵和稀有;感谢人民法院能够依法受理和公开审理,给了群众一个解决诉求的机会和希望;感谢社会各界的的关心、请相信人民法院一定会给于我们公正的裁判。

老百姓打官司实属迫于无奈,澎湃新闻一号专案:温州1735村民已以村委之名起诉区政府

(图为律师与村民在工业园内测量)

相关新闻 / News More
  • 点击次数: 889028
    2020 - 04 - 30
    民营企业十年前遭遇拆迁,委托万典律师获胜诉,十年后再次携手万典维权,获得圆满解决,在当地传为美谈!导读企业拆迁补偿标准太低怎么办?正常来讲,补偿是通过评估来确定的,可是企业总是对征收部门委托的评估机构确定的评估价格存在巨大争议,企业自行委托的评估机构征收部门又不认可,这样的争议如何解决?2020年4月份,北京万典律师事务所代理的一起民营企业拆迁征收补偿案例,巧妙地解决了征收方与企业之间的行政争议,为企业争取了合理满意的补偿,因为该案例比较典型,特予以普法发布。前言从2010年至今,山西省xx市x区洗煤厂的金经理,一直保留着一个重要的电话,这就是北京万典律师事务所王卫洲律师的电话,因为该厂子在2010年遭遇了一次征收,因为补偿极不合理,金总拒绝征收,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决定收回金总的土地使用权,意图将房屋强制拆除,金总在无奈之时,委托北京万典王卫洲律师,依法撤销了区政府做出的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金总这才保住了厂房。金总知道,这块地处于规划开发的范围,暂时不拆了,但是再过几年说不定还会有拆迁,所以金总一直和王律师保持着联系,以备不测。果然到了2019年,这块地竟然真的又要征收,补偿虽然比上一次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是与正常的市场价值明显偏低,金总无法接受,于是又一次携手北京万典,维权诉讼拉开了帷幕……承办律师:王卫洲 北京万典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云刚 北京万典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基本情况山西省xx市x区洗煤厂(化名),位于山西省xx市x区xx村,该厂金厂长于九十年代,经过公开竞拍程序取得本村村办企业“芦苇建材厂”和该厂建设用地使用权,并于当年办理了该竞拍结果公证,后于2000年将芦苇建材厂的名称变更为x区洗煤厂,同时办理了《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建筑占地2500平方米,土地用途为工业),一直从事生产和经营洗煤至今(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2018年4月,xxx...
  • 点击次数: 54
    2018 - 05 - 19
    土地,延续着我们民族的血脉和家国情怀。顺承这样一种文化路径,乡土语境中的农村土地流转,关乎农民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转型升级,也备受中央和社会各界关注。  诗人艾青曾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土地,延续着我们民族的血脉和家国情怀。顺承这样一种文化路径,乡土语境中的农村土地流转,关乎农民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稳定和农业转型升级,也备受中央和社会各界关注。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农村社会及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呈多发趋势,其中历史问题与现实利益交织、政策驱动与违规操作糅合,亟待进一步破题。  作者|李鹏飞  来源|人民法院报  纠葛历尽波折终化解  “1992年,原告因为土地收益低还要交农业税不肯耕种土地,被告村委会与他签订了协议,约定原告3亩地的使用权归被告所有,随后被告将该土地连同其他村民的承包地出租给液化气站使用。”从仲裁一直到法院二审3轮纠纷化解,被告上海市浦东新区先进村委会都一再这样强调。  被告所说的协议,由其与原告顾某签订。当时被告支付原告补偿款5468.4元,之后陆续支付各项费用到2009年1月。  “这份协议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双方的协议连每年的流转费用都没有明确约定;甚至合同名称也使用了‘征用土地协议’的字样。”该案一审承办法官金宇杰指出。  2009年起,被告将包括原告土地在内的3300平方米土地重新与百斯特能源发展公司(原液化气站)签订租赁合同,租金每年1.65万元。期间,原告与被告协商增加流转费未果,于2013年9月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年11月,仲裁裁决原告具有1999年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并由被告支付原告2009年至2013年3亩土地流转费1.5万余元。  2013年12月,因仲裁委员会支持的流转费与自己的主张相差十多倍,顾某诉至法院,要求...
  • 点击次数: 42
    2018 - 05 - 19
    现年58岁的祁某系该县某村农民。1999年1月,以祁某为户主的一家4口承包了本村6亩家庭承包地,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03年12月,祁某女儿小红结婚嫁到外村,由于该村所留机动地紧张,致其在夫家始终未取得家庭承包地。2004年7月,祁某所在村委会依据自定的村规民约,抽回了祁某女儿 1.5亩承包地,作为家庭承包地补给本村村民魏某经营管理。后来,祁某认识到村委会收地的行为违法,多次要求村委返还却遭拒绝。    去年9月,祁某以侵害其承包地使用权为由,将该村委会及村民魏某告上法庭,请求判令二被告归还1.5亩承包地的使用权并赔偿两年的承包经营损失3200元。     被告村委会辩称,村规民约是村委与全体村民集体约定的,属双方自愿行为。据此在祁女婚迁后抽地是沿习传统做法,村里多年来抽、补土地都是这样办的,符合群众利益和村情民意,村委并未侵权,故拒绝赔偿。     经审理查明,1999年在第二轮土地延包时,被告村委在本村形成如下不成文约定:在每年6月30日前出生、迁入的均可分得承包地;在6月30日前婚迁或亡故的都将承包地收回,用于在人地发生矛盾时补地。祁某与村委认定,被收回的1.5亩地两年纯收入约为1350元。 法院认为,祁某作为本村农民与村委会签订的土地家庭承包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及党的有关政策,并经县政府确权,为有效合同,合同双方应严格履行。承包期内,祁某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发包方未经法定程序及法定理由不得收回。被告村委以祁某女儿婚嫁外村为由收地的行为,既无法定事由亦违反法律规定,应当返还。但由于该承包地已承包给魏某,由村委会返还已不可能,应由魏某返还。村委会违法收地给祁某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给予赔偿。具体赔偿数额可据双方对农作物纯收入的认可数并...
  • 点击次数: 56
    2018 - 05 - 19
    原告:江西省余干县梅港乡梅港村委会镇山第三村民小组。    被告:江西省余干县梅港乡梅港村民委员会。    1992年11月,余干县梅港粮管所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征用梅港村委会下属的镇山第四村民小组、虞家村民小组和镇山第三村民小组在湖家边的土地建粮食仓库,总面积16666平方米,其中征用镇山第三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591。4平方米。    上述被征土地的所有权分属各该村民小组所有。1974年,梅港村委会曾利用该地兴办园艺场栽种桔树,由村委会负责经营,利润按比例与三个村民小组分成。1991年因特大寒灾,园艺场种的桔树全部被冻死,仅存少量的桃树和其他果树。    1992年12月15日,梅港村委会代表该三个村民小组与梅港粮管所签订了《土地征用协议》。协议规定,征用土地的补偿费为每平方米2。85元(含土地附着物补偿费),共计47478。10元。梅港粮管所征地付款后,梅港村委会扣除附着物补偿费用及其他开支,剩余37500元土地补偿费,梅港村委会即以曾经营被征土地多年和在征地过程中做了许多工作为由,要求与村民小组“六四”分成剩余的土地征用补偿费。    镇山第四村民小组和虞家村民小组对此没有异议,领取了按此意见应得的补偿费。镇山第三村民小组则认为,本组被征土地面积大,分成比例不合理,没有同意。后经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无效,镇山第三村民小组遂于1995年6月25日向余干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梅港村委会在作扣除后全额退还其8591。4平方米土地的征用补偿费19350元。    梅港村委会答辩称:梅港粮管所征用建粮库的湖家边山地,属村委会多年经营、管理的园艺...
  • 点击次数: 69
    2018 - 05 - 19
    原告:符运金,女,37岁,农民。    原告符敏敏,女,7岁,系符运金之女,由符运金作其法定代理人。    被告:新田县骥村镇李家山村11组。    原告符运金离婚后,于1993年11月经人介绍,带其女符敏敏与骥村镇李家山村11组村民刘福民结婚。此后在1994年9月实行土地延长承包期限时,原告符运金、符敏敏和刘福民父子俩,共四人承包了被告李家山村11组在一百八长塘的水面0.8亩,同皮洞葡萄园的水田1.63亩、窝凼古地旱地0.21亩。根据发包方李家山村委会、李家山第11组与承包方刘福民户签订的集体土地承包合同,骥村镇人民政府向该户填发了《集体土地承包经营证》,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1995年2月,原告符运金与刘福民离婚。离婚时双方协议,同皮洞葡萄园的1.63亩水田由符运金母女负责耕种并承担农业税务;长塘的水面0.8亩和窝凼古地旱地由刘福民父子负责承包经营。此后,原告符运金因外出作生意,其承包经营的1.63亩水田,由其妹夫周英杰代耕。    1997年5月8日,被告的代表人以收回外出人员的责任田为由召集本组人员,将原告以插好秧的1.63亩水田中的秧苗,赶牛用耙耙掉。原告据此向新田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被告李家山村11组侵犯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耙掉其耕种的1.63亩水田上的秧苗,造成1200斤的稻谷损失,要求被告赔偿。    被告李家山村11组答辩称:原告符运金已与我组村民刘福民离婚,现又不在我组居住。刘福民将我组的地送给原告,我们坚决不同意,一定要收回。我们是将自己地里的秧苗耙掉,不构成侵权,没有赔偿责任。    审判新田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损毁秧苗的行为造...
分享到:
X
2

MSN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2

MSN设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4

阿里旺旺设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免费电话
1

QQ联系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2

MSN设置

6

二维码管理

5

律师热线

  • 010-86393036
  • 400-150-9288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